时间:2022-11-25 21:01:52 | 浏览:946
12月8日,2020年中国淋浴房产业峰会在中山市阜沙镇开幕,峰会以“高质量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山、佛山、萧山、宁波、潮州五大卫浴产区,以及开平、鹤山等多个城市的企业代表、行业代表超过500人参加活动。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表示,据相关协会调研,淋浴房及配套企业整体仍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希望通过此次峰会,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推动淋浴房产业更好发展。
阜沙镇人民政府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就共建产教融合基地进行签约。
下半年淋浴房订单迅速上涨
“订单多,产能跟不上,现在我们还赶着欠货的1万多套淋浴房。”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而减少的订单,在下半年“疯狂”回归,整个淋浴房产业企业多是如此。临近年底,中山德立洁具有限公司(下称“德立洁具”)董事长潘小东预计,该公司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增加超20%。中山莱博顿卫浴有限公司(下称“莱博顿”)董事长段军会告诉记者,今年年中后,该公司的海外订单迅速恢复,11月份订单量较去年增长20%,国内订单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据佛山海洋卫浴有限公司(下称“海洋卫浴”)国内事业部总经理陈耀同介绍,今年该企业出口订单量较去年预计增长15%,国内增长25%左右。目前排单一个月达8万套,整年预计生产销售80万套左右。
缘何下半年集中爆单?企业一个统一的共识是发达国家淋浴房企业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海外的淋浴房很多从中国进口,其淋浴房使用历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陈耀同表示,海洋卫浴销售量国内只占25%,出口占了75%。开平市水口水暖卫浴行业协会秘书长司徒广鹏表示,该协会有300家左右会员企业,企业70%的订单为出口。佛山市卫浴洁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文贵介绍,该协会有卫浴企业2000多家。其中淋浴房企业有600多家,对外出口企业占40%左右。
刘文贵说:“一方面,疫情导致国外淋浴房工厂无法生产。另一方面,国外有许多海淘带货者,到中国来挑选优质卫浴产品,据我了解,这种出口模式占比达35%左右。但疫情防控下,他们进入中国多有不便,海外又把需求投入到批发商、工厂中,增加了订单量。”
产品内销的淋浴房企业订单恢复,则多来源于工程单。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星级宾馆、酒店浴室配套精装修的需求,成为近年来淋浴房发展态势良好的重要因素。陈耀同直接表明,海洋卫浴国内工程单数量上涨100%,精装修交楼逐渐增多的趋势,为淋浴房产业带来更多商机。
加上中国消费观念升级和消费群体的变化,以及潜在的农村和二线城市的卫浴需求,淋浴房产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前景可期,仍有较大挖潜空间。
12月8日,2020年中国淋浴房产业峰会在中山市阜沙镇开幕。
产业智能化生产方兴未艾
下半年企业爆单,原本是好事,不少企业却有“烦恼”。
问题在于短期内产能跟不上订单。在段军会看来,目前大多淋浴房企业仍停留在运用机械手解决搬运等工序效率的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生产一条龙智能化,仍需大量人力成本。中山市淋浴房行业协会会长向伟昌表示,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市场倒逼企业向智能化生产探索。但国内淋浴房智能化生产大有前景,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的爆单给企业的产能提出了挑战。
潘小东还提出了另一个原因。不少淋浴房企业的配件供应商规模小,投入低,面对淋浴房主厂的诉求,“拿什么单做什么款”,人工生产效率低,一旦接到淋浴房企业的大面积配件订单,难以快速反应。
然而此次暴增的订单,未必能给企业带来足够大的利润。鹤山市水暖卫浴五金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睿鸣表示,市场影响价格。数月来不少淋浴房配件材料价格提升,涨幅约在5%—8%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0%,间接缩小了淋浴房企业的利润空间。
而从长远来看,淋浴房产业面临的挑战让不少企业忧虑。中山玛莎洁具有限公司(下称“玛莎洁具”)董事长梁志坚担忧的,是用地问题,这也是业内普遍的“烦恼”。梁志坚说,业内九成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基本靠租赁,不少企业家对此十分彷徨。光是租赁厂房的费用,梁志坚每年要花费100万元左右。
此外,不少企业面临人才“荒”难题。段军会表示,企业招工有难度,不止是普通车间工人,莱博顿国内工程单增加,销售人才需求大。梁志坚则表示玛莎洁具更需要技术人才。
产教融合基地将培养产业人才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周期性,行业瓶颈一旦突破,将迎来质的飞跃。除了探索智能化生产,面对上述问题,不同的企业也开始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游配件供给,不少企业在思考将产品链向上游延伸的可能。潘小东表示,德立洁具已与中山市相关部门对接,申请规划100多亩地做淋浴房上游配件生产配套。莱博顿也计划投入4.5亿元,于中山板芙产业园建设80亩左右的生产基地,届时,立体仓库、物流体系、智能化运作等,都会在新的产业基地得以实现。
对于难以申请到用地指标的企业,李睿鸣提出,在鹤山,很多企业会选择租赁周边的厂房达到扩产目的。
有的企业在思考卫浴空间产品一站式定制的可能。国内主攻工程单,国外靠OEM贴牌、生产自家品牌产品和网上销售,这是海洋卫浴目前的发展计划。十几年来,海洋卫浴在欧洲已开设9家分公司。陈耀同表示,除了淋浴房,地漏、智能镜子、浴室柜、马桶、门窗等产品,该公司已经在布局。
对此,司徒广鹏认为:“全品类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企业应对跨界行业冲击的一种方式。但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定位,评估自己是否有条件去做自己的品牌,不能盲目追求扩张。”
由各大媒体评选出的“中国十大淋浴房品牌”,中山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中国淋浴房产业中高端品牌市场中,中山淋浴房占据70%份额,“好浴房中山造”有口皆碑。向伟昌表示:“一个做了几十年专业单一品类的淋浴房企业,在质量上,与其他行业跨界一站式定制的淋浴房肯定大有不同。我还是建议先做好单一品类,只有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企业才能更好发展。”
中山以制造业立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山围绕家居生活场景,形成了灯饰照明、五金锁具、家用电器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淋浴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淋浴房生产企业23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150多家,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中国淋浴房产业制造基地”称号的地级市。
本次峰会上,阜沙镇人民政府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就共建产教融合基地进行签约,阜沙镇提供场地及相关软硬件设施,两间学院为该镇相关企业培养储备人才,定期推荐优秀毕业生,并就淋浴房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等提供教育指导。
活动中,中山市淋浴房行业协会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四家银行的中山分行签订总金额超100亿元的授信协议,巧用金融“活水”助力淋浴房企业发展。
中山市淋浴房行业协会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四家银行的中山分行签订总金额超100亿元的授信协议。
这些均是中山应对淋浴房人才“荒”和企业发展开出的有效处方。未来,中山如何唱响“好浴房中山造”,与全国各大卫浴产区资源互补,共同推动淋浴房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实习生】黄洁
【通讯员】萧珊娜
【作者】 廖冰莹;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6月20日,众为资本宣布募资超10亿人民币基金,出资方包含国家级母基金、顶级机构投资人、家族办公室以及分众传媒、金达威集团等众多产业出资人,本支基金将延续“科技产业”投资策略,沿着产业科技投资脉络,深耕数字经济、硬科技、消费及出海赛道,聚焦投资科技驱动的成长期优秀公司。
不过,当前科技领域也出现早期投资扎堆、过早推高估值、投资人踩进投资“坑”的情况,可见做好“投早投小投科技”并不容易。这样的例子令我们非常吃惊,因为以前产业资本很少投到这么早期,这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整个市场和资本都在往前走。
昨日上午,全市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区市政府(管委)主要负责人、签约企业代表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烟台招商引资发展之路。香港科盈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佳枫也表达了对烟台营商环境的肯定。
对此,凯联资本8月17日发表观点表示,由外资厂商和内资厂商共同服务的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形成类似于以往消费电子产业的供应商格局。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称,汽车智能化相关产业链的高成长性,主要是由低渗透率提升叠加造车新势力带来的“智能化竞赛”所共同驱动。
pgc-card-href{text-decoration:none;pgc-card-href:hover{text-decoration:none;pgc-card{box-sizing:border-box;
南宁市在全市人社系统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央广网记者黄月芬摄)据了解,8月16日,南宁市在全市人社系统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设置“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领不到薪”的“四不”反映窗口,专窗专人受理企业群众反映的“烦心事”,专注解决“疑难杂症”问题。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黎南茜杜佳徽游智超见习记者盘瑶实习生唐雨)8月18日,由中共南宁市委网信办主办,南宁市互联网舆情中心、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22年“网友看南宁”系列——“聚集南宁重点产业发展”主题活动举行。
近年来为了发展城市新区,城市主城区几乎被搁置,主城区产业“空心化”日益严重。成都新城-中国欧洲中心这样的后果导致了高新南区产业集中,大量人口聚集,交通拥堵,主城区的“空心化”日益严重。天府新区兴隆湖看到房地产中介吹捧的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就是上海陆家嘴,同台对比看看,有没有伤害?
新华社上海8月20日电(记者杨有宗)记者20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成立满3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